planetmap home link2 link3 link
諸羅紀公園介紹
少年法庭組織 少年法庭組織
給少年的話 給少年的話
少年審理程序 少年審理程序
保護處分 保護處分
案件統計與分析 案件統計與分析
非行案例法律探討 案例與法律常識
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
觀護專欄 觀護專欄
志工園地 志工園地
社會資源 社會資源
在嘉義說故事 在嘉義說故事
   
無障礙標誌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在嘉義說故事
底圖
   

 

敘事治療於本院的推行:聆聽七個個案的生命故事~1

【故事甲】也許是米蟲,但不是毒蟲

一、個案生命歷程圖
年齡:19歲03月(♂;74年次)



二、生命歷程的描述

  1. 父母離婚後少年姊弟隨母改嫁繼父,繼父每月返家2-3次,婚姻與安家費不穩定,但勉強提供少年零用金(5000元/月),少年視之為”溫和的陌生人”。案姊提供固定的安家費,案母視之為”家中功能最佳者”。

  2. 少年最難忍受案母情緒化與口語攻擊,案母難容少年和損友鬼混、徹夜不歸、白天睡大頭覺、吃飽等死的劣根性,曾爆發你來我往的肢體衝突,成為少年再次離家出走的藉口,亦是為期最常的離家經歷。少年懷疑母親因感情創傷而精神異於常人,案母補述自己患有憂鬱症。

  3. 少年隱藏吸毒行為,意外由保護官驗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母親略吃一驚,但心裡早有猜疑而獲得證實。

三、用藥歷程

  1. 少年國中時期即吸食強力膠,每遇母子激烈衝突更會如此,案母事後知情而學習孟母搬遷。國中畢業後升學高職未久,受網友招待而共同食用搖頭丸(長達一年以上),吸食不久即中輟、工作不定而經常待業中。
    1.自付額由10元/顆漲至300元/顆
    2.毒友為不特定之男子
    3.絕不在家吸食
    4.曾換成K他命,但會噁心、嘔吐而作罷。

  2. 吸食後的生理與社會反應包括:
    1.興奮、幻想至少可維持6小時以上,到後期只能維持1-2小時(別人平均達3小時)
    2.時有恐怖感
    3.排尿不順,如量少或根本排不出。
    4.自覺『性功能』退化。
    5.解決問題能力、運動功能退化或無力感,像白痴一樣。
    6.人際關係一邊倒向有吸毒史之人,正常朋友大為減少。
    7.職能或學習適應失常而放棄,因為藥後反應失眠,致使日夜作息顛倒。

  3. 對毒品的非理性信念:
    1.搖頭丸並不會讓人上癮
    2.大部分吸毒的人是有錢人或固定就學、就業者﹐只要不上KTV或PUB就不會碰毒品
    3.純粹只是為了『好玩』、『無聊』才會吸食
    4.真正吸毒被抓到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5.勒戒所有人毒癮發作,看起來很痛苦,但是我不會這樣…。
    6.把『吸毒』和『犯罪』連結在一起很不公平。

四、改變歷程
少年吸毒史可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好奇』期

  1. 藥量-每次使用0.5-1顆搖頭丸,每4天使用至少2次,為期1個月。
  2. 情境-「有人找就去!」、「朋友請客!」、「上KTV」

第二階段『渴望』期

  1. 藥量-每次使用6-7顆搖頭丸或K他命,每週使用至少4次,為期1年內。
  2. 情境-「媽媽大聲罵我」、「專找吸毒的朋友」、「出沒KTV」
  3. 第1次戒毒的動力-「太貴了!」、「生理功能變差了!」、

「身邊不同的女友或朋友都會勸我…」、「不簡單,即使再出入PUB,也可以拒絕毒品,而且還維持1年以上」。
第三階段『擴張觀察勒戒效果』、『復發(relapse not lapse)』期

  1. 戒毒後復發,未必是失敗者-差別在於部分緩解程度達1年以上,幾乎接近完全緩解程度,而且藥量偏低。
  2. 復發原因-「保護官要我回家吧!結果媽媽臭罵我一頓,太傷我的自尊心!」、「在家太無聊,想出去玩玩,就這樣發生了…」。
  3. 情況好轉(coming back)-「終於被保護官識破!現在的報到情形比以前正常多了!」、「雖然家人事後知情很訝異,但是對我說話的方式好多了!」、「自己比較內疚!」、

「再搬回家住,這次比較能待得住家裡」、「擔心被抓,時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徹底戒了吧!」。

五、諮商歷程
(一)故事主題
1.『濫用二級毒品』-從社交型使用態樣,進入為改變心情而使用。
2.『母子交惡、8任女友等關係型態』-怪罪母親歇斯底里而將少年推出門外、自負或自信的身體形象而從不缺女人。
3.『戒毒後復發的意義』-是瑕疵而未必是失敗者。
4. 『再多的原因都怪自己太愛玩、太懶惰』。

  1. 問題外化﹙客觀化看待問題,將人與問題分開﹚
    1.「我就是這麼懶惰的人!」(病態式內化)
    「”懶惰”到底對你做了些什麼?」(問題客觀化)
    2. 「反應過度又罵不停的母親」
    「媽媽的火氣是如何讓你受不了?」
    3.「我是偷車賊、販賣盜版光碟與吸毒等行為偏差的人」
    「行為偏差是如何影響你部份?或全面的生活?」
    「吸毒的歷史有多久?」、「吸毒傷害你有多深?」
    「吸毒是怎麼滲透到你的生活?」
    (探索問題對人相對的影響-層面、長度、深度與條件)
    4.「我總是說的到卻做不到」
    「你的朋友如何看待你這種習慣?」
    5.「吸毒帶來困擾的歷史」
    「如果可以,你想為它取什麼名字?」(命名)
    6.「吸毒讓我的人際關係遭透了!」
    「吸毒這種東西侵入你的人際關係,究竟有什麼企圖?」(擬人化)
  2. 解構﹙尋找獨特經驗,重新思考問題﹚
    1.「第1次戒毒長達1年餘,你採取哪些行動?想法是什麼?」、「你第一次戒毒是離家住在外面的時候,換句話說,母子當面衝突不太強烈的時刻,反而使你容易下定決心?」
    2. 【小故事】再吸下去就沒救了
    Co:「你有好幾次置身在PUB,也能拒絕別人提議吸毒的誘惑,你是用了什麼特別的能力做到的?」
    Cl:腦海就會浮現出自己好像很沒用的樣子;女朋友也在身邊極力勸阻;把視線轉離吸毒的朋友;回想勒戒所吸毒太深而毒癮發作的恐怖模樣...。」
    3. 「你身邊完全不碰毒品或戒毒成功的朋友和你的關係如何?」
    4.【小故事】奪門而出又折回家
    Co:「最近一次的母子衝突,你是怎麼控制的?」
    Cl:「那天我受不了媽媽不斷地罵我,我負氣回房間收拾衣物,拎了背包出去又回家,媽媽見我折回來,也不再說些什麼,我就靜靜走回房間,畢竟離家不是辦法,如果低聲不強辯,或許沒那麼糟吧!」
  3. 重寫﹙以替代故事,重寫主要故事﹚
    1. 【小故事】才沒有人在乎我說什麼?
    Co:「當你堅定地向毒品說『不!』時,對方有哪些反應?」
    Cl:「他們小氣的很,看我沒錢也不會再試探我,其實也沒人在乎我的意思,掉頭就走開了!說的次數一多,好像也沒那麼困難。」
    「有一天你在高中教室上課,如果我在現場,將會發生哪 些特別的事?」
    【小故事】真的找不到為我鼓掌的觀眾嗎?
    Co:「在你的身邊,有誰相信你可以克服戒毒的難關?」
    Cl:「我想應該是沒人吧!如果真的要找這個人,我想也只有女友信得過我。如果今年9月我真的上高中,或許『溫柔的陌生人』還會供我學費,不用擔心我把學費拿去買毒品吧!….」

六、諮商員的發現與反思

  1. 從個案故事發展出的訊息
    1. 事件:少年戒毒復發未必是失敗者。
    2. 當事人的口語反應:簡單語句、要求、描述、經驗、諮商關係的探索、頓悟、討論計劃、沉默與其它。
    3. 新的意圖與身分認同:少年目前再回家亦能面對母親,在家時間較常,分擔些許家事。新的身分是高職夜校生,並無損友為伍,有點像乖兒子….。
    4. 諮商關係:少年可以感覺保護官對故事充滿好奇;透過一連串問句,少年願意陳述內容,但是又怕被關,有些事還蠻保留的。
    5. 社會建構:就業和工作總要選一個;對一個離家不歸的人,總會叫人胡思亂想;只要媽媽給少年一點空間,待在家裡是沒問題;年紀不小了,總不能為了玩而隨心所欲;換女朋友太快,總會教人缺乏安全感;縱使吸毒人被抓機率偏低,但對少年自己必須特別防範….。
    6. 情緒表達:一再被問到吸毒歷史、離家後的行蹤等細節會失去耐性、少年不確定媽媽是否能再信任他、害怕毒品復發又被驗出陽性反應而失去自由…。
    7. 解決問題:經常到法院會談與驗尿,確實可以降低吸毒念頭與行為;多幫家人做點事情,覺得自己並不是那麼令人討厭;選擇升學,至少可以證明自己還有用;自己早就有戒毒念頭與行為,如果再加上嚴格、頻繁的尿液篩檢,自己會更堅定戒毒..。
    8. 發展不同的觀點:不好再因為媽媽罵我而去吸毒吧;在這個家庭中,只有媽媽和我使用不同的藥物,我們都有情緒上困擾…。
  2. 對諮商員本身
    1. 對當事人好奇不已!-以正向、積極與多元角度,看待弱勢族群當事人的自我觀(基本人性觀)。
    2. 從發問的問題中,統整出生命故事背後寬廣的概念(輔導策略)-故事結構-事件發生當日日記、對近況的主觀經驗、從現在去回顧重要的生命經驗、自我或和他人的對話、條列化和主題有關的意見、引導式的想像情景、以第三人稱提出替代的觀點。

1.諮商員不只是聽故事的人,也要讓語言發揮力量-讚賞的話、提供不同的訊息、直接引導、填空故事、開放式問題、針對特定故事內容反映與摘要、從不同角度加以解釋(解釋性的問話)。

2. 精微分析敘事的單位-時間、空間,因果關聯、人際關係、價值觀與說故事的模式(例如:假設諮商員正目擊事件的演變,當事人能加以描述嗎?)。

3.結合傳統諮商理論,同時也能發揮敘事取向的功能目標。
4.練習寫出簡扼、具體的信件;避免專門術語;接近私人的;主動的語態等。
5.允許諮商員適時表達其個人特質、價值觀與文化認同感等。

  1. 對毒品類型案件的輔導
    1. 透過說故事的模式,揭露吸毒的經驗,減輕因極度壓抑心事的壓力。
    2. 被鄙視的當事人,也能重建亮彩的生命藍圖,讓靈魂有所寄託。
    3. 發揮文字與語言的力量(例如描述吸毒後的幻象…)。
    4. 吸毒的不歸路上,讓自己眾叛親離,沒想到讓”鼓舞的聽眾”再度找回自己。

藉由認知-情緒-行為理論,釐清敘事療程的吸毒者,放棄不合理的自我內在語言。

TOP

 

【故事乙】蛻變

一、個案生命歷程圖
年齡:19歲03月(♂;74年次)

 


二. 生命歷程

  1. 個人特質
    少年為家中幼女,自幼個性衝動,好勝,倔強,喜惡分明,情緒不穩,易怒,頗有自我主見,外在表現出獨立的一面。染上毒品前,期待未來成為律師、軍官、警官等職,染上毒品後,少年於吸食毒品後開始販毒,在該領域生存力佳,收入優渥,頗有經營自我事業之感,由中獲取不少自我肯定,戒毒後,自我信心及期待稍有喪失,認為生活安穩即可。

  2. 家庭狀況
    母親於少年小學六年級時帶著家中三姊妹再婚,繼父(少年稱其伯父)業開怪手,與前妻育有二子,母親家管,偶打零工,現居處為繼父的房子,經濟小康。少年與繼父在小六時爆發第一次衝突,導致少年第一次蹺家,國二,少年因結交劣友、染上毒品,開始頻繁逃家,染上毒品後,與家人關係漸疏離,戒毒後, 與母親及姊姊關係恢復。

  3. 社交狀況
    在同儕間屬於魅力領導型,人際相處間表現出男孩子的豪氣,頗有大姊風範,行事乾脆,自國中開始不會刻意與人為伍、交際,特立獨行,但自然吸引許多跟隨者,並以此為中心往外擴及交友圈,好壞皆交,第一次吸食毒品即係因男友吸食,引發好奇心開始嚐試。

  4. 工作狀況
    小學六年級第一次蹺家時,住在朴子舒美理髮店,學過美髮約兩個月。
    現職服飾店(A&D)店員,剛做一個多月。

三.用藥歷程


國一開始漸漸認識校外友人,交友複雜化,國二在男友住處發現男友與人一同吸食安非他命,少年對此好奇,想了解吸食後的感受,但男友恐少年染上毒癮,初始不願讓其吸食,惟男友越反對,少年越想嚐試,不顧反對吸食。

毒品來源初始由男友提供,吸食初期感覺身心十分放鬆、舒服,精神亢奮,無法成眠,可將煩惱忘卻,吸食半年後為警查獲,送觀察勒戒十八天,其表示於所中結識許多同好,彼此互留聯絡方式,出所後,搬回家中居住,沉寂一年,此時毒品對其已係可有可無,惟少年仍未認知到毒品對其生活引起多大波瀾,故當過去吸毒友伴連絡上少年,詢問少年是否有拿取安非他命管道時,少年表示因戒毒後,體型變胖,面對友伴提出的要求,內心蠢蠢欲動,除想藉吸毒減重外,亦想證明自己能力,遂聯繫勒戒所認識之友伴找到毒販,自己當起中間人,自此開始二度吸毒及販毒生活,如此生活再過一年,二度被抓,再受觀察勒戒二十八天,出所後,生活亦無改變,如此又持續吸毒、販毒近三年,終因販毒案被送往戒治並判刑。

長達將近五年吸毒過程中,少年同時販毒,對於毒品需求及用量日漸增強,初始透過男友拿取毒品來源時,約兩、三天吸食一次,生理反應明顯,感覺輕鬆、舒坦、精神亢奮,後來少年自己成為毒梟,取藥管道廣,垂手可得,加上藥物成效減弱,故用藥次數增加,只要精神開始萎靡,想使用即使用,藥效反應已不如初始使用時有強烈的舒適感,但不用藥時除了感覺疲倦、煩悶外,少年不覺有嚴重生理反應,惟少年表示在吸毒的五年間,個性轉變許多,原本獨立、冷漠的個性變得更為冷酷自我,脾氣暴躁,加上頻繁的用藥,其自承在那段期間頭腦難以做清晰思考及分析,該期間,少年拓展了販毒的版圖至北中南,利潤豐厚,在此領域獲得甚大成就感,頗有經營事業之心態,改變動機薄弱,即使母親及姊姊力勸少年亦難挽狂瀾,與家人關係愈形疏離。

、改變歷程

  1. 戒毒與過程﹙戒毒原因、當時生活等﹚戒毒原因:
    少年表示在販毒被抓後,因見到母親為了自己經常到庭,且在庭上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斷替自己飾非,在法官面前求情,該情境讓少年感受到自己因毒品帶給家人甚大的折磨,且接受戒治期間,母親及姊姊每周皆去探視少年,只有鼓勵,未予苛責,少年感受到家人的支持,故在戒治所內決心不再吸毒,因而當所內有同伴說要留下聯絡方式時,少年亦予以拒絕。
    戒毒過程:是在戒治所內戒除毒癮,靠著環境隔離及母親每週探視提供心理支持,表示戒斷現象出現時就是一直睡覺、無食慾而已,生理癮不難戒。
  2. 對事件的解讀、影響
    少年陳述:「吸毒期間好像變了一個人,連個性都變得很冷酷,現在雖然不吸了,可是身體狀況和記憶力都變差,又因為有前科紀錄,以前想當軍官、律師的夢想都不可能實現了,只能做平凡的工作」
  3. 造成改變的因素
    家人在少年販毒被抓後,一直東奔西跑想幫忙找到方法減輕罪刑,少年體認到自己對家人帶來莫大困擾與折磨,才真的下定決心改變,另因少年與男友的感情穩定,想與其過正常生活,增強其改變動力。
  4. 改變的計劃與行動
      1. 不與過去及獄中朋友留下聯絡方式,並把過去朋友聯絡方式消除。
      2. 去除刺青。進行中。
      3. 謀正常工作,現已在服飾店工作,生活單純化。
  5. 成功的原因
    家人及現任男友的支持以及少年認知到過去生活實在是「不像人」,透過此支持少年一路上的改變。
  6. 復發預防的措施﹙改變的維持﹚
    維持現任工作,交友會盡量單純化。

五、 諮商歷程
(一)問題外化
在外化過程中,少年提到:『過去和男友交往時,在他家中發現一群人在吸食安非他命,當時覺得好奇,想試試看,但我男友怕我染上毒癮,不讓我吃,我卻堅持要吃,後來他拗不過我,我吃了,吃了以後感覺很舒服、輕鬆,精神很好,所以之後只要遇到心情不好或心情不佳就會想要用吃』;另外又提到:『吸毒的五年期間,我收入優渥,而且出手很大方,只要朋友急用跟我借錢,我一次就會給三千到四千元不等,而且我自己販毒,貨源不斷,只要覺得精神不好,就吃藥,吃的藥多了,藥效一直減退,但若是吃到很純的藥,馬上就可以辨別出來,因為真的精神會變得很好很好,所以有一陣子我還很想去學怎麼做毒品哩,我簡直是把這個當作自己的事業在做了。』;再來他又提到:「在最後一次被抓的毒品交易中,我們遭到警察埋伏,甚至開槍掃射,不過我命大,子彈差一點就射中我,最後我竟然卻毫髮未傷,不過那時我用藥實在是太過量了,根本沒什麼現實感,竟然不會覺得害怕,是事後才覺得好險。」。
客觀化問題後,對此五年吸毒種種,少年表示發現吸毒對他的影響是:這件事,讓其神智不太清醒,思考已經脫離一般邏輯觀念,竟然連面臨槍擊都不感到恐懼。且其亦表示:「吸食毒品後,發現自己的個性變得更冷酷,連家人的話都不理睬」,在跳脫出來看當時那段生活,發現自己確實是被毒品控制著生活,甚至發現自己會這樣沉迷在裡頭,是因為透過販毒得到成就感,才會鬼迷心竅到要把毒品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經營,且不想改變。

(二)解構
讓少年去尋找在渾渾噩噩的吸毒期間是否曾有過拒絕過毒品的經驗,其表示:「在吸毒剛開始半年左右就被抓去觀察勒戒,出來後,待在家中將近一年時間未再吸毒」,再詢問其如何辦到的,其曰:「出來的時候,因為一些朋友都沒聯絡,而且搬回家裡住,生活很簡單,後來會再繼續是因為朋友又連絡上我了。」而對於自己可以持續有一年的時間未再吸毒,其坦言:「覺得自己也滿厲害的,可以這麼久不碰毒品」。
詢其吸毒期間是否感受到身邊有誰對他戒毒這件事會有所期望?少年說:「其實在吸毒過程中,自己已經變得冷酷,不聽媽媽和姊姊的勸,幾乎是自己在外面生活,可是最後一次因為販毒被抓後,每次看到媽媽到庭幫我在法官面前說好話,一直替我辯解,心理就覺得很難過,我就覺得不應該因為我的事情讓她受這種罪,而且在我戒治期間,媽媽和姊姊每個禮拜都來看我,看我時未曾責備我,只是一直勸我出去以後要好好重新開始,我可以感受到家人對我的關心,因為他們的支持,我決定我不再吸毒了。」,另少年提到在販毒案被起訴前半年,少年在酒店當公關,認識了現任男友,因現任男友工作單純,屬於腳踏實地型,少年提到:「當時覺得這個男孩子不錯,想要和他長久走下去,所以我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想把酒店公關一職辭掉,因為不希望在他的心中自己是不好的女孩子。」,不久少年入獄後,男友依然支持少年,經常至所內、獄內探視少年,出獄後,少年與男友同居,由於男友的母親不知道少年過去的紀錄,少年又表示:「我們都不想讓我男朋友的媽媽知道我的事,所以想要把背上的刺青除掉,好好做人,恢復單純生活」。
解構過程中,少年由第一次觀察勒戒經驗發現戒毒不難,表示「其實戒安非他命沒有很難,只是會一直想睡又沒食慾而已」,且肯定了自己「竟然可以這麼就不碰毒品」,再加上母親及男友對少年的支持,讓少年對於放棄舊生活有了新的動力,開始期待新生命,少年才終於可以下定決定,對於遠離毒品有了信心。

(三)重寫
當少年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改變時,他的行動計劃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與戒治所及獄中結識的人留下聯絡方式」,其表示:「其實戒毒並不難,難在心理癮及朋友的誘惑,所以,既然決定不再吸毒了,幹麻還要和他們留下聯絡方式」;第二步,其打算將「背部刺青除掉」,提到:「留著刺青,好像對過去生活留著一個記號,如果可以把刺青除掉的話,會覺得自己是個正常的人」,除刺青的部分在其出獄後正在進行中;第三步,表示「要找個穩定、正常的工作」,經過努力,現其在某服飾店工作,而且與母親及姊姊的關係恢復,也期待自己的生活得以繼續維持正軌,不再重蹈覆轍。當少年一步一步朝著自己的計劃進行時,其表示「感覺自己現在活得比較像人,而且家人也不用再替自己擔心,與姊姊感情變好,這樣的生活自己很喜歡,而且我竟然可以這樣久不在碰獨,覺得自己真的厲害。」

六、諮商員的發現與反思
﹙一﹚對個案
透過治療方式讓少年去看過去生活發生的故事,可觀察到其講述的表情由耽溺於過去的沉重心情,轉至笑看故事,且從中發現己身優缺點及過去想法,在不好的部分,自己引以為鑑,好的部分亦可會對自我做肯定。且終可發現「自己是有能力幫助自己的」。
﹙二﹚對諮商員本身
對少年保持好奇及信任心態,不施以評估,過程中可發現更多案主的正向特質,且當諮商員係以正向角度及尊重的態度看待案主時,案主可不自覺由對談中得到支持及強化。
﹙三﹚對敘事治療
讓個案由過程中肯定自己是有能力重劃生命的,非全然失敗者。
﹙四﹚對毒品類型案件的輔導

  1. 毒品類型個案面臨的問題大多係多重面向,包括前因(引發因素)及因吸毒引發之後續問題,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只要在其中一個環節重寫失敗,就可能瓦解其他部分的成功及意願。
有助於讓案主抽離出渾沌生活看自己,不致全盤否定自己。

TOP

 

BACK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
 
底圖